▎人民酱说:
把兴趣的种子埋在孩子心里,尊重孩子学习的规律,选择孩子喜欢并且适合孩子的内容,点燃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爱上学习。
全文5477字丨阅读共需3分钟
编辑丨人民酱
作者:Erica 来源:少年商学院(ID: youthmba)
关于假期学习,孩子们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差距并不大,真正拉开差距的,往往是在那长达两个月的暑假。
“暑假可以尽情玩,但千万别把学习抛到脑后。”否则,很容易出现所谓的——“Summer Setback”(暑假倒退):也就是孩子在暑假期间知识遗忘、学习状态滑坡,重新开学时往往要花更长时间“找状态”。
正值暑假,我们想和大家一起聊聊:如何为孩子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
展开剩余93%在下面的文章中,和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思路,希望能为家长和孩子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发。
把英语当成中文来学
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死记硬背”
关于英语学习,家长们问得最多的其实就是这个问题。这很正常:如果说学英语是要建一座塔,那么单词就是砖头和石块,是沙子和泥土。
但是,市面上很多流行的背单词方法,根本就是错误的。最可怕的就是所谓的“谐音联想法”(把ambulance变成“俺不能死”)或者“图像联想法”(peep是一双眼睛在门缝中间偷看)。
这些方法错在哪?错在把英语当成中文来学,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死记硬背”。这些联想有趣与否是一个比较主观的判断,但是,这些联想并没有遵循英语语言本身的规律,反而会增加大脑的负担。
单词量上不去不说,更麻烦的是,让孩子失去了对英语正确的认知,也失去了对英语的兴趣。这在大基础阶段是致命性的错误。一旦一开始用错了方法,那么后面就很难再矫正。
英语单词的学习,就要用英语的思维来学。一个单词里面藏着的秘密其实很多。比如,词根,词缀,这些就像是英语单词里的偏旁部首,意思就是说:知道词根词缀的秘密,理解单词意思,会快很多。
就像在汉语里,你看到“月”字旁就知道这个词跟肉有关系,看到“金”字旁就知道这个字跟钱或者金属有关系一样。在我的课上我就会教:
比如,当我讲到一只小猪和一只小狗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形影不离,这个词日常表达中很常用,是一个简单但又高级的词:inseparable。
从一个inseparable里面就能拆出两个常见的词缀,-in和-able。这里我会举例,说明这两个词缀在其他单词中的应用,而且,举的这些例子,也并不是什么艰深晦涩的词,都是日常用得上的。
所以,学1个词就等于学3个词,还可以从这两个词缀中延伸出更多的词汇来。只有懂得这种学习的方法,背单词才不痛苦,才高效。
不过,词根词缀还是比较浅层的。单词里还藏着另一种秘密,就是词源。英语其实是一个大杂烩的语言,德语法语丹麦语都跟它有点关系,看词源就能看得出来。比如:
我在讲秋沙鸭这一纪录片时,里面出现了一个词:crèche。这个词,其实就是个法语词。实际上英语中的法语词占到日常词汇的三分之一,非常多。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实就跟英国的历史有点关系了。
这时候如果能引导孩子延伸思考,或者再及时补充一些阅读资料,那么孩子就会通过一个英语单词,进而探索到世界历史的有趣故事。
所以其实学习单词不应该只学单词本身,那样枯燥,无趣,低效。应该真正让单词发挥敲门砖的作用,通过学习单词,对英语世界有更多了解,这样才有趣、有深度,更能让人提起兴趣。
尖子生一到做题就傻眼
说完背单词,自然而然说到的就是第二个问题:背了单词不会用,怎么办?这个问题也有不少家长问。
这儿我想分享我自己的一个故事。我本科、硕士研究生,学的都是翻译专业。这个专业非常冷门,目标也很明确:培养高端翻译人才,输送到哪儿呢?政府对外部门,或者国际上需要大型会议同声传译的组织,比如联合国。
一听就非常高大上对不对?考进来的同学,高考成绩也都非常好,英语最少都是130分起的,毋庸置疑都是尖子生。这些尖子生,跟外教交流都没问题,可是一到翻译课上,做练习,就傻眼了。
比如说,翻译一个金融行业峰会的材料,上来老师就说,今天的主题是金融普惠,金融普惠怎么说呢?
这个词,在你平时的字典里,是没有的。如果你到电子词典里输入普惠,第一条选项出来的是普惠公司。正确的翻译是什么?是Financial Inclusion。inclusion,其实是包含包容的意思。
但是这道题对于一个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会太难。懂英语的金融专业学生,只要平时关注国际新闻,关注行业内出现的新概念、新议题,就会接触到这个词。
当时我们还觉得是因为对普惠这个词理解不到位。普惠,就是普及,优惠或者恩惠,让更多人都体验到这种优惠、好处的意思,要顺着这个思路去理解单词、查字典。现在看来,其实这不过是在咬文嚼字,没有触到问题的本质。
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语言能力和知识储备脱节了。之所以遇到一个问题不会说,不会翻译,不是因为语法知识不扎实,看的文章不够多,而是对各个领域的知识储备不足。
这个问题,是翻译专业学生的一个困局。我认为,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真正的症结所在。之前我辅导过一个初一孩子参加演讲比赛。演讲的主题,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
这孩子平时英语学得很不错,上VIPKid很多年,也读各种各样的绘本,发音也很纯正,在台上不容易怯场。但是那一次演讲,她准备得非常吃力。关于环境的问题她一问三不知。
我问她你知道有多少种极端天气?人类哪些行为对自然产生负面影响?她都说不上来,或许知道几个tornado,tsunami这样的词,但是要完整用英语表述相关的自然现象或者人类行为,基本是做不到的。
她的问题,也是一样:英语语法学得很好,但是知识储备,没有跟上。
我们再把这个问题顺着年龄放大来看看:等孩子上到初中、高中,想要准备各种各样的考试,当你参加各种英语能力考试,比如雅思、托福的时候,这些考试的阅读题考的就不是语法能力,而是知识储备。
咱们用雅思举例,雅思阅读中会有很多自然科学、社会提议等主题的内容。给大家举个例子:
(剑桥雅思4 Test 1阅读原文翻译 Passage 2 鲸鱼感官-老烤鸭雅思)
上面这篇文章,就是雅思考试的真题,主题就是关于鲸鱼的。如果孩子从来没有学过鲸鱼相关的知识,那么就算这篇文章里大部分的单词她都学过,她还是会读得很吃力。
相反,如果已经接触过鲸鱼的知识,那么就算不看文章光看题目,也能根据常识,快速排除一些错误选项。这就是知识储备对于英语阅读能力来说的影响力。
所以,在打基础阶段,绝对不可以只关注语法和词汇量的增长。不能只教孩子Learn to read,也要告诉孩子Read to learn。
这两种阅读方法的目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有孩子会Read to learn了,才是真正会用英语,否则永远只是在“学英语”。
那么,在给孩子选择英语读物,或者广泛一点来说,在选择英语学习材料的时候,有什么该注意的呢?
选好英语读物的两个策略
选读物有两个策略。
第一,虚构与非虚构并重。
现在孩子的英语读物,主要是两个类别:Fiction的,就是故事类的书籍。Non-fiction的,简言之就是科普类的书籍。比如:dk百科全书,国家地理少儿分级阅读系列。
还有大名鼎鼎的牛津树,其实也有分成Fiction和Non-fiction两个体系。帮助孩子做到Read to learn,科普书就很有用。
大多数孩子更爱读Fiction,也就是虚构故事,因为它有趣,富有想象力。但是,等到孩子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之后,要有意识引导孩子从Fiction往Non-fiction过渡。
就比如国家地理纪录片,也是属于Non-fiction的内容,是国家地理中文网专门为孩子打造的双语纪录片,国家地理摄影师潜入到大自然深处去拍摄不为人知的甚至从未有人见过的动植物画面。
孩子对我们的世界了解越多,就越有背景知识去融合拓展,从而促进独立思考,激发探索精神,学习能力也会随之更强大,这些是比只掌握英文更重要的能力。
第二个策略,短期要专,长期要杂。
想要培养孩子用英语阅读去学习知识,也就是Read to learn的能力,一定要百无禁忌,广泛阅读。从长期来看,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合适孩子阅读的内容,都可以让孩子接触,接触得越广,知识面才越广。
不过短期内就要有针对性地做专题阅读,这个短期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一个月,一个假期,总而言之是集中的一段时间,专门读一个主题的内容。
可以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天文,地理,都可以。读透,读细,反复学,这样学会到手的单词,就不仅仅是见面时似曾相识了,而是真正掌握、能运用自如。
长期杂,短期专,这样结合在一起训练,才能真正通过阅读来提升孩子的英语能力。
培养兴趣与引导学习并重
最后咱们讲讲所谓培养兴趣。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培养孩子对英语的兴趣,这个是没错的。比如看动画、看电影学英语。但是,不少家长也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
孩子看英语动画片就是看故事情节,没有反复看,没有学到里面的英语知识。这个问题是课前问卷中有一位家长问的,我相信也是不少家长的真实问题。
那么为什么很多孩子看了英语动画片,还是没能提升英语能力呢?其实这个问题,对于成年人学英语来说也是一样。这个世界上喜欢看美剧、英语、好莱坞电影的人多得去了,但是为什么没有人人都变成英语高手?
原因很简单:孩子不知道英语动画片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就像我们看电影,自然而然就会被故事情节吸引,看着字幕,把情节看明白,至于英语在耳朵里就像是一阵白噪音——对于孩子来说,ta不明白这白噪音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到底哪里有知识?哪里有地道表达?该怎么学?
看视频学英语,还需要一个很关键的步骤,就是需要有人引路,有人讲解。
需要有老师来筛选,挑选出适合孩子学习的单词和句型,加以适当的拓展,这样才是真的在学,而不是只是看。
在我过去的教学中,会针对一些纪录片中涉及到的动植物或者环境话题,选择重点的,难度适中的,值得延展开来讲的单词和句型,带孩子好好学习,讲的都是孩子日常能用到的词。
比如在北极熊这一集中,旁白中含有大量过于专业的词汇,那么在这里我就围绕北极熊,挑选了9个动词词组。这些词无论孩子以后要在作文中描述动物的行为动作,还是要在演讲中呼吁大家保护自然,都是非常实用的。
讲完单词我们还会有练习,会通过小程序的方式要求孩子朗读单词,完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而不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个视频。此外我们还有配套的视频旁白转录文档,中英对照的阅读文章,帮助孩子反复观看和复习。
这样连续学习,孩子通过有趣的视频,学到实用的单词,形成正向反馈的时候,才会激起孩子真正的“内驱力”,愿意去主动学习,因为她觉得学习快乐,有趣,有用。
把兴趣的种子埋在孩子心里,我们会尊重孩子学习的规律,选择孩子喜欢并且适合孩子的内容,用优质、清晰的讲解,点燃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爱上学习。
只有孩子对某个领域产生兴趣,才能产生真正的内驱力。
那么今天的分享内容就到尾声了。简单回顾一下,我们从背单词,讲到了阅读积累,再讲到兴趣培养。学习单词,不要一个一个单词去背,而是要把单词当成认识英语的窗户,这样学起来才会有趣,才能建立正确的英语思维;
阅读积累要注意培养孩子Read to learn的思维,百无禁忌广泛阅读,扩充知识储备才能真正提升阅读能力。最后兴趣的培养,不能操之过急,需要坚持,更需要对一个材料的深度、专业的解读。
我特别希望能帮助更多孩子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暑假开始,我们一起用连续50天的时间,尝试进行专题学习,从自然科学领域的单词开始给孩子讲透,培养正确的英语思维和学习习惯。
三个常见问题
问题1:背单词需要专门背还是在阅读过程中背?
一个单词从背到用,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英语专业里面我们有两个概念,也给大家讲一讲,就是把词汇分成两个类别:一个叫“阅读词汇”,另一个叫“写作词汇”。
阅读词汇意思就是:看见的时候你能认得出来,写作词汇,就是提笔的时候能主动想到它。
我们学单词,尤其是日常不常用的单词,其实是个漫长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阅读词汇,到写作词汇,见得多,慢慢加深印象,慢慢变成写作词汇。
那么这个过程的快慢取决于什么呢?取决于你见到这个单词的频率,会用到它的频率,也就是取决于:你平时在阅读、写作、演讲题目中会需要它们的频率。
所以,就算你直接拿着单词表背,你可能也只能达到扩充阅读词汇的效果。学习语言,考验的还是长期坚持的功夫。没有捷径。
问题2:孩子只喜欢看Non-fiction,而且是电子版,买了许多同学都在看的书却不爱看,怎么办?
我们应该敢让孩子做自己,尊重孩子的喜好,不用随波逐流。讲一个非常老套的故事: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喜欢读什么书呢?几何,物理,哲学。13岁的时候读康德的哲学著作,他跟他的同学一样吗?不一样。知识都是相通的,他在哲学方面的领悟,之后同样帮助他在物理学领域完成了前无古人的研究成果。
Again,兴趣是最好的内驱力。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是多么宝贵的意见事情。
问题3:如何从一本英文课外书,提高英文写作?
这个问题我想对于中英文来说都存在:如何通过阅读来提升写作?写作是一项技能,需要专项训练。让孩子仿写作家的风格,扩充词汇量,学习优美的词汇和精炼的表达形式。
*来源: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国内领先的国际素质教育平台,380w+高知父母都在关注,帮助6-16岁孩子发现兴趣并树立目标。
*注: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也许你会喜欢
发布于:北京市倍盈配资-股票配资首选-股票10倍配资-贵阳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