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人在库皮扬斯克方向拼死拼活打了这么多天,还真给他们捞着个大的!前几天还到处嚷嚷恰索夫亚尔、塞弗尔斯克、波克罗夫斯克那点事儿,什么“大包围圈”还是“声东击西”分析得头头是道,结果一扭头,主力精锐悄没声息就压到了哈尔科夫外围的库皮扬斯克,一通猛揍之后居然成功“钓”上了一条稀有的“大鱼”,乌克兰赫赫有名的第三“亚速”独立突击军团的核心元老级人物,伊戈尔·克里莫维奇(这老兄在战场上有个绰号叫“非洲”)被当场击毙了。
这事儿可不简单,意义远不止战场上干掉一个指挥官那么简单,往深了说,对现在已经被前线巨大压力搞得焦头烂额的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西尔斯基和他手下那帮兵来说,这简直是兜头浇了一盆掺着冰碴子的冷水,打击劲儿大着呢。
俄军这波猛攻库皮扬斯克的行动,本身就配合着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战场操作,再加上成功斩首这么个在乌克兰极右翼圈子和前线部队里都响当当的“亚速”灵魂人物,效果绝对是意外之喜,可以说是最近俄军在乌克兰东北部一系列动作里,最扎眼也最刺激乌克兰神经的一个亮点了。
展开剩余90%为啥说库皮扬斯克这儿突然成了风暴眼?咱们得看看地图。
最近的焦点确实摆在顿涅茨克那边。
西尔斯基总司令日子不好过,他面对的简直是俄军给他出的最头疼的“选择题”,摆明了人家在恰索夫亚尔、塞弗尔斯克,特别是红军城(也就是波克罗夫斯克)方向整了个大大的包围圈。
俄军在那儿张开了口袋,巴不得把乌军主力往里引。
乌军要是真慌慌张张派大军去堵这些地方的口子,那俄军估计能乐开花,正好收紧圈套来个“包饺子”,一口吞掉里边的几万乌军精锐。
不救吧?这些关键据点丢了也不行啊!所以西尔斯基肯定还得调人。
俄军还有另外一手,就是拿红军城、塞弗尔斯克当诱饵,拼命往那儿堆部队、猛攻,闹出大动静,其实是在给更北边的苏梅州和哈尔科夫州方向打掩护,真正的杀招可能埋在那儿。
西尔斯基可不是吃干饭的,他看得清楚,盘算来盘算去,最后还是把重兵押在了苏梅和哈尔科夫这俩地方。
原因太直白了,苏梅要是玩完了,基辅的大门就跟白给的一样敞开了,那还得了?哈尔科夫更是乌克兰心窝子上的肉,重工业家底都在这儿,说是支撑这场硬仗的脊梁骨也不过分。
他咬咬牙,硬是从顿涅茨克州北部和扎波罗热战线把人往下撤,一股脑填进苏梅和哈尔科夫的窟窿里。
结果嘛,有喜有忧。
比如在苏梅方向,乌克兰增援部队上了,冲了,还真的夺回了一些村子镇子。
这事儿乌克兰那边当然要大报特报,说俄军进攻势头被我们顶住了。
但说实话,这只是在几个小点上反推了一下,整个苏梅前线的压力山一样大,俄军的进攻齿轮压根就没停,顶多算是局部止损,西尔斯基想在这里彻底翻盘?难!关键是,这点“战果”背后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大得吓人。
为啥?因为他抽走了顿涅茨克的守军!特别是红军城(波克罗夫斯克)那条线,彻底暴露了。
这边调走多少,那边俄军的坦克就跟着往前进多少。
到五号晚上左右,情况已经非常不妙:苏赫茨克,丢了;罗金西克的北郊,俄军快打进去了;最要命的是那个叫红利曼煤矿的地方,俄军已经杀进去跟乌军展开激烈巷战、车间争夺战了;还有波尔塔夫卡,也彻底失守;连鲁西尼亚尔东南边都被俄军进一步渗透、占领。
波克罗夫斯克城里都不安全了,铁路线南边大片区域都被俄军的炮火和侦察兵搞得不敢靠近,成了“灰色地带”,说白了一半已经是人家的了。
西尔斯基为了保住两个心脏大门,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结果把顿涅茨克北部一大片地给搭了进去,眼瞧着俄军步步紧逼,快要把红军城给包夹了。
就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的危急局面和苏梅方向的小规模反击给吸走的时候,俄军突然在哈尔科夫方向亮出了獠牙,而且不是小打小闹,是实打实的重拳出击!他们迅速集中了优势兵力,对着库皮扬斯克这座位于哈尔科夫市东北方向、至关重要的卫星城,发起了大规模猛攻。
8月5日这天,俄军在两个关键点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个是北边,干净利落地拿下了茹拉夫廖夫卡对面的边境检查站,成功撕开了库皮扬斯克北侧的一个防御缺口;另一个则是西南方向,在哈尔科夫另一个坚不可摧的外围要塞利普齐的北部战线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这个突破特别厉害,直接把俄军的前锋推到了距离哈尔科夫市区只剩下区区15公里的地方!距离哈尔科夫这么近,你说乌克兰人能不慌?整个城市都拉响了最高级别的防空警报。
库皮扬斯克本身的地理位置就极其敏感,交通四通八达,是哈尔科夫州东北角的核心枢纽,更是俄军想从东北方向直插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的门户。
俄军选择这里猛攻,战略意图非常明确,就是要逼迫乌军进一步收缩防线,或者干脆直接制造切断哈尔科夫与东部乌军联系的威胁,让西尔斯基顾头不顾腚。
激烈的库皮扬斯克争夺战中,俄军声称捞到的“大鱼”分量有多重?伊戈尔·克里莫维奇,他的呼号“非洲”在乌克兰前线很多部队,尤其那些跟亚速营沾亲带故的部队里,可是响当当的。
他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级别的连长、营长,人家是根红苗正的乌克兰第三“亚速”独立突击军团的元老级奠基人物!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就是亚速营这个特殊组织“魂”的一部分。
乌克兰武装部队为了适应战争需要整编扩充,亚速营也从最初的一个特殊武装营,升格扩充成了“亚速旅”,再后来进一步扩展成现在这个拥有几个旅级单位的“第三亚速独立突击军团”。
这个番号本身就说明了它的特殊地位和规模。
而克里莫维奇,是这个军团从起步一路走到今天的核心参与者之一,资历老得没边。
更关键的是他不只是个会打仗的军人。
看看他的背景,人家还去竞选过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的议员!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在政治层面也有能量,也有影响力,是乌克兰极右翼民族主义阵营中的一个符号性人物。
亚速营最初成立时跟哪些意识形态挂钩大家心里都清楚,虽然后来有收编正规化,但这些“元老”在精神层面所代表的传承和在部分士兵心中的图腾意义是抹不掉的。
击毙这么一个人物,军事层面的直接指挥功能损失先不说(他可能更多扮演战略协调或精神导师角色),其象征意义和心理冲击波实在是太猛了!打击的深度远超干掉一个普通高级军官。
要知道,在战壕里苦熬的乌军士兵听到这种消息,第一反应绝对不是“少了个官僚”,而是感觉战场上那个象征不屈服、象征极端顽强抵抗的精神象征被干掉了。
尤其对于“亚速”旗下的部队来说,这感觉就跟“守护神”陨落了似的。
前线的士气是个很玄妙的东西,它不像坦克数量、炮弹存量那么具体实在,但却是真正决定一支军队还能撑多久的脊梁。
克里莫维奇的死,就像一个巨大的精神烙印,会迅速在军队内部,特别是那些认同“亚速”理念的部队里传播开来,产生的动摇和沮丧感,西尔斯基用多少增援部队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填平。
这跟丢了阵地、死了普通士兵不一样,这叫挖了根!想想看,一个部队的“元老”、“灵魂人物”都倒在了俄军炮火下,普通士兵心里琢磨的是“咱们还有希望吗”、“咱们的下场会不会也是这样”?这种无形的崩溃有时比火炮更可怕。
加上西尔斯基现在捉襟见肘,前线疲于奔命,这种悲观情绪很容易像病毒一样蔓延开。
回过头来,俄军在哈尔科夫方向,特别是库皮扬斯克地区的“激战”和“捞鱼”成功,根本就不是什么孤立事件,它是整个大战略棋盘上极其巧妙又狠毒的一步棋。
前面提到的恰索夫亚尔、塞弗尔斯克和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的猛攻,说白了就是一出逼真的大戏,演的就是“我要在东南包你饺子”。
西尔斯基果然中招,从压力最大的顿涅茨克北部抽兵北上填坑。
这下好了,顿涅茨克北部的防线就像被抽掉了顶梁柱的房子,立马塌了一大片。
俄军在红军城方向一路狂飙,轻松得简直让人不敢相信,一天前进个几公里跟散步似的,红利曼煤矿这种坚固设防点也能打进去抢。
这大面积的失地,乌克兰人看着都肉疼。
而俄军真正发力,想取得决定性突破的地点,恰恰是在兵力相对被稀释的库皮扬斯克-哈尔科夫方向。
声东击西也好,多点施压也罢,这战术玩儿得很溜。
在库皮扬斯克的猛攻,不仅是为了夺取这个战略要地,压迫哈尔科夫,同时更像是在乌军增援通道上下了个套、设了个陷阱。
结果没想到,激战中不光达成了突破性进展,还附带炸死了一个价值难以估量的重量级目标。
这条“大鱼”的意外收获,让整个库皮扬斯克的战果含金量翻了几番,完全是俄军宣传机器上赶着送来的“黄金材料”。
想想未来几天俄军内部传阅的战报和对外发布的消息会怎么狂轰滥炸吧,克里莫维奇的死会反复出现,成为打击乌军意志的“重磅炸弹”,同时也用来提振俄军自己的信心,看看,我们连他们精神领袖都能炸死!
说回那条被捞上来的“大鱼”克里莫维奇本人,他的死讯不仅被俄国防部在最新战报里大书特书,重点是乌克兰媒体那边也认了!两边都确认了,这事的真实性基本就坐实了。
这意味着两件事:一方面,俄罗斯可以拿这个当大喇叭,天天对着乌军广播“看看你们精神偶像的下场”,疯狂打击对面士气;另一方面,在乌克兰国内,特别是那些与“亚速”组织渊源深厚的圈子里,这无疑会引起愤怒甚至恐慌。
像克里莫维奇这种身份复杂的人物,既是战场上活下来的“元老”,又试图走进议会搞政治的人物,他的死本身就带着强烈的政治符号意义。
这说明俄军的战术打击目标,可能越来越“精准”,已经从单纯的军事目标,延伸到了那些能够对乌克兰军队精神内核和社会政治情绪产生重大影响的“象征性人物”身上。
以前大家觉得斩首指挥官就是打掉指挥链,现在看,俄军还琢磨着怎么“斩魂”。
这次在激战中的库皮扬斯克捡到个大便宜,绝对会刺激俄军加强这类行动的投入和情报搜集,搞不好以后会有更多类似的高级“软目标”进入他们的打击清单。
总而言之,俄军在库皮扬斯克的这场仗打得异常惨烈,他们成功地从这场战役的混乱与血腥中,不仅推进了战线、逼近了哈尔科夫,更是极其幸运(或精准)地斩获了一个特殊战果,第三“亚速”旅的奠基元老,那个呼号“非洲”的伊戈尔·克里莫维奇。
这场击毙行动的价值,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军事意义,它深深地扎进了乌克兰军队的心窝子里,尤其是对那些与“亚速”血脉相连的部队来说,这是一次沉重的精神图腾崩塌。
这个损失,乌克兰指挥官西尔斯基再怎么使劲从别处调兵遣将,短时间内都难以抚平士兵心理上的巨大创伤。
库皮扬斯克的战斗本身也暴露出俄军在多点施压、声东击西方面玩得有多娴熟。
乌军主力被迫疲于奔命调防的空档,正是俄军撕开裂隙、攻城略地的绝佳时机。
克里莫维奇的意外阵亡,既是俄军战术推进中的一个意外收获,更是他们“斩首”行动(无论是物理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取得重大突破的标志。
在俄乌战场上,一个核心元老人物的倒下,其震荡的波纹远比一场局部战斗的胜败传得更远更深。
这条从库皮扬斯克血泊中捞出的大鱼,带给乌克兰的寒意,或许才刚刚开始蔓延。
发布于:贵州省倍盈配资-股票配资首选-股票10倍配资-贵阳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