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外长阿拉格奇7月15日在上合组织外长理事会会议上表示,
伊朗请求上合组织紧急审议以色列侵略伊朗相关局势,并鉴于与特拉维夫的6月冲突予以德黑兰政治支持。
这是一直以来都跟上合组织若即若离的伊朗,第一次明确表示自己需要帮助来对抗美国和以色列。
在这之前,他们都坚信美国会给他们带来公平和正义的。
如今却在白宫和特拉维夫的双重挤压下,不得不转身拥抱东方阵营。
事情的导火索要追溯到6月那场军事冲突。
以色列在6月13日发动代号“崛起的雄狮”的空袭行动,200多架美式战机和100余架无人机对伊朗境内100多个目标展开九波打击,包括纳坦兹核设施和革命卫队总部。
更让伊朗心寒的是,美国不仅默许以色列行动,还亲自下场,用轰炸机直接参与轰炸伊朗核设施。
五角大楼被曝在袭击当天紧急加班,甚至外卖的披萨订单数量都成了媒体追踪的“开会人数”的线索,猜测他们是不是已经决定“不演了”。
这场袭击造成伊朗78名高官死亡,其中不乏主张对美和解的亲美派领导人,彻底撕碎了德黑兰对西方的最后幻想。
伊朗并非没有尝试过自救,亲美派总统佩泽希齐扬曾在2025年4月向美国提交新核协议框架,试图通过谈判换取制裁解除。
但特朗普政府将谈判与武力威胁捆绑,一边要求伊朗限制导弹射程,一边纵容以色列发动袭击。
更讽刺的是,当伊朗试图向阿拉伯国家联盟求援时,沙特、阿联酋等国虽口头谴责以色列,却没有提供实质支持;土耳其甚至封锁海峡,阻碍俄罗斯对伊援助。
在这种孤立无援的境地中,上合组织成为伊朗唯一的突破口。
选择上合组织求援,伊朗其实打的是一套“组合拳”。
其一,借上合平台将以色列袭击定性为“违反联合国宪章”,把自身塑造为受害者。
毕竟6月14日上合组织已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并承诺“维护成员国安全”,这种政治背书对伊朗在国际舆论场扳回一局至关重要。
其二就是安全托底。
普京在袭击后24小时内,迅速致电伊以领导人,谴责以色列的同时又承诺调停,这种霸气十足的俄式“外交”让伊朗感受到久违的安全感。
其三,是让反美联盟实体化。
通过上合机制,伊朗将中俄的双边支持升级为多边同盟,特别是能够借助覆盖全球40%人口、25%GDP的集体安全机制,用上合整个组织来对冲美国单边霸权。
对中俄而言,伊朗的求援则是挑战也是机遇。
中国作为伊朗最大石油买家(采购其90%出口份额),早已在能源合作上深度绑定。
在美国的多次金融制裁下,也就剩下中国还有胆量继续和伊朗进行石油贸易了。
王毅外长在与阿拉格奇会谈时明确表示,中方会支持伊朗抵御强权政治,重视伊方不发展核武器的承诺,并且尊重其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俄罗斯则更直接,不仅在冲突后迅速撤侨,还通过军事技术合作增强伊朗防御能力。
这种支持并非单方面付出,上合组织吸纳伊朗后,首次“亮剑”支持成员国,打破了外界对上合只是“经济合作团体”的刻板印象,其声明中“损害成员国不可接受”的措辞,直指北约在类似事件中的双重标准。
值得玩味的是,伊朗此次求援并非单纯的“抱大腿”。
阿拉格奇“求助”的同时还肩负着巩固中伊石油贸易、推动中国在中东安全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的任务。
毕竟在美国制裁下,伊朗石油出口严重受限,而中国市场的稳定需求对其经济命脉至关重要。
更深远的考量在于,伊朗希望借助上合组织的多边框架,将中俄的战略协作转化为对抗美以的实际动能。
其实本质就是想把上合组织变成对抗西方霸权的前沿阵地。
能让自己在战乱之中缓一口气。
这场求援背后折射出中东地缘格局的深刻变迁。
当美国为以色列大开“袭击绿灯”时,恐怕没想到这盏灯还变成了伊朗驶离华盛顿、开往上合组织的转向灯。
当强权政治遇到多边主义,当军事威慑撞上战略协作,白宫的单边霸权终将在历史洪流中褪色。
如今的上合组织,正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重塑着21世纪的国际秩序。
信息来源:
倍盈配资-股票配资首选-股票10倍配资-贵阳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